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椰奶包勤快地画呀画
思考与回顾
速写安排
首先要画一张比较平视角度的图(透视不太大那种也可以);
然后要画一张巨大透视的图(为了未来画插画打基础)。
选图的时候要多选那种能解决我现有问题的图,哪里不会画哪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去选图、去画,画完了要复习。
速写方法论迷思
我之前的画法是机械抄照片,这是不行的。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还是【带着问题意识去画】。
看到一张图之后,要先去分析、去想这张图是什么动作、透视原理是怎么样的,以及如果没有参考图让我凭空去画会画成什么样。自己把人体画出来,然后再对照着原图去检查:这些结构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塑造上的细节到底是怎么呈现的?要这样才能真正「弄明白」那些之前不会画的地方。
——这个其实也就是画速写的目的,就是要把之前画的很糊弄很含糊、自己也不确定对不对的地方真正「弄明白」。
总而言之,速写素材图片其实是一张「参考图」。速写首先是由我自己画出来,然后再对着参考图进行「检查」和「批改」。
换言之练速写的原理跟高三刷政治大题的思路其实是一样的:首先自己简单地写出几条答案和涉及到的大致知识点,然后对着答案看哪条写对了、哪条写错了、多了哪条、少了哪条。把速写图包当成参考图和批改答案来看待。
高考政治和小画手涂涂涂
继续方法论迷思:
“分知识点”这个想法是对的。由此延伸出去,每周还应该固定掏出一定的时间来做当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比如说这周学到了哪几个褶皱画法?学到了哪几个人体表达?然后对照着伯里曼人体教程去看对应的理论知识点。(其实这个跟写完批改完政治大题之后对着教材去查相应知识点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以题目为契机顺便把相应的知识点复习一遍)
很诡异的一点就是我感觉画画确实是最像政治而不是历史or地理(虽然我还没想明白个中逻辑……可能因为地理压根没学明白,历史则是学的太明白了,都没啥参考价值,只有政治这一科形成了方法论)
政治其实是分「原理」和「话术积累」两个版块:
- 原理就是理解这个东西「题目所问的内容内在的原理是什么」「经济政治文化运转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答」(对应到画画就是理解这个结构到底长什么样、为什么要这么画)
- 话语积累则是「我知道怎么答了但我脑子里还得能掏出对应的词组和句子、我还得有对应的语感」。语感这个东西对应到画画就是形态积累和配色方案。「我知道要画什么+怎么画了」之后还需要能从脑子里掏出对应的语料(例如几组不同的褶皱组合、人体肌群在不同动作下的表现、不同光线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分别呈现出什么样的颜色……etc.)
又想到一个在高考政治里用过的训练策略:写反思总结作业的时候还应该带上「我选这张参考题是为了练哪些项目」这一项内容,这才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刻意训练」。
集训的内容会变化,但方法论总是可迁移的。
看米山舞录播的想法
原来米山舞也拉曲线也分这么多图层,好想笑,心情是1. 使用工具没什么大不了的看来这个属于正常现象 2. 看别人的绘画过程确实是进步的好办法,但是不要陷在笔触里,重要的是观摩大佬的细化步骤。
- 作者:阿椰
- 链接:https://coco-cat.com/article/sketch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